百年武中
武汉中学是以武汉这所英雄的城市命名的学校,1920年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等人创办,从这里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等三位党的“一大”代表。2020年正是武汉中学百年校庆之年,学校有着深厚的办学底蕴,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承创办之初董老题写的“朴、诚、勇、毅”校训,着力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百年来为国家培育了大批建设者和接班人。
  • 武汉中学微信公众号
  • 学在武昌微信公众号

武中校园

当前位置:首页 >百年武中 > 武中校园

峥嵘岁月稠一一回忆武汉中学1996-2006年的办学特色

日期:2020年08月25日 10:15


作者简介

王才建

王才建,武昌区教育局退休干部,曾于1996年至2006年担任武汉中学副校长兼武汉初级中学校长、武汉中学书记兼武汉初级中学校长等职。在武汉中学工作期间,曾被评为享受武汉市人民政府专项津贴人员、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他退休后,受聘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专家、武汉市督学、武汉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武昌区责任督学等。


我于1996年7月至2006年8月(以下简称“当年”)在武汉中学连续工作了10余年,先后担任副校长兼武汉初级中学校长、书记兼武汉初级中学校长等职。在武汉中学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的时刻,学校校庆筹委会和几位老同事希望我能写一篇文章,纪念当年的峥嵘岁月。


当年,我亲历了武汉中学在李焱奎校长带领下所走过的由小到大、由旧到新、由弱到强的艰难而辉煌的发展过程;当年,我在“朴诚勇毅干革命”思想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当年,我得到了武汉中学广大干部和教师的亲切关怀和极大帮助;当年,我迎来并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当年,我在武汉中学勇于探求,和武汉中学同命运、共进退......当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宝贵最受益的经历,很难用有限的文字来叙述我当年的全部经历和感慨!


近日,我翻阅了自己当年的部分文章,将武汉中学当年的办学特色简述于下。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01.武汉中学是弘扬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


(1999年春,武汉中学新大楼建成合影。)


武汉中学在外界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就是其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她是全国唯一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的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是走出过三位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的学校,是培养了一大批立志献身中华民族、报效祖国和人民的仁人志士的学校。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勉励我们,要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进一步办好武汉中学。


  什么是武汉中学的光荣传统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朴诚勇毅干革命”。1966年4月4日,董老在接见武汉中学干部、教师代表时讲了这样一段话:武汉中学过去的校训是朴、诚、勇、毅。朴就是朴素,也就是艰苦朴素;诚就是忠诚、诚实;勇就是勇敢;毅就是有恒心、毅力,能够坚持。这次我给你们加了三个字——“干革命”。


  根据董老在《私立武汉中学简记》中的回忆,私立武汉中学有十大特点(原文略)。第一个特点讲入学费用少,这就便于贫困的工农子弟入学。第二和第三个特点讲师资素质高,为了培养人才,他们虽然低薪或不支薪,但“自愿尽义务干事或授课,都特别认真”。第四、第五个特点讲学校的教育改革,率先采用白话文教学,率先实行“男女同班”。第七、第八个特点讲学习政治的空气浓厚,启发了学生的革命思想。第六、第九个特点讲民主办学和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第十个特点讲办学成绩大,“学校思想进步,课业也学的好”。


  在旧中国,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由于坚持用“朴诚勇毅”精神育人,所以,私立武汉中学成为革命的摇篮,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0年春,董必武纪念像落成,和董老长子董良羽先生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中学一代又一代的师生继承和发扬“朴诚勇毅”的精神,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困难、新的挑战、新的希望,学校党总支、校长室号召全校师生,特别是学校领导干部,继承和发扬武汉中学的光荣传统,与时俱进,以“朴诚勇毅”四字自律,以“朴诚勇毅”精神育人。一是以朴素面对生活,廉洁从教。艰苦朴素是武汉中学的传家宝,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董老等老一辈艰苦朴素创办了武汉中学;学校一代又一代的干部、教职工艰苦朴素发展了武汉中学;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廉洁从教,进一步发展和强大武汉中学。二是以诚信面对他人,取信于民。武汉中学有讲诚信的光荣传统,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坚持实行“人格化管理”和“人格教育”,营造诚信氛围,不断消除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隔阂,团结奋斗,共闯难关,再创辉煌。记得2001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赞誉武汉中学是一所“特别旺的人气、特别强的凝聚力、特别快的发展速度”的学校。武汉中学的办学实践证明:诚信是合作共事的基础,是团结奋斗的纽带,是再苦再累也不悲愤的慰藉;有诚信才会有道德,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发展力。三是以勇敢面对工作,敢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武汉中学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武汉中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创新奋斗史。从过去率先采用白话文教学、“男女同班”,到现在大胆创办中学生业余党校,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贷款建校,实行人格教育,等等,都谱写着武汉中学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辉煌篇章。四是以坚毅面对困难,百折不挠。武汉中学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办学理念和具体措施,并且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人格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档次;抢占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制高点、进行校本培训、开展“传帮促”对口互进活动、构建“三校四制”德育模式、与新加坡成康中学等校进行国际教育交流等等具体举措,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但是,所有这些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的办学理念和措施,都要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扎扎实实的作风认真落实好,都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好。

02.武汉中学是高举人格教育旗帜的学校。


 武汉中学当年最大的办学特色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弘扬朴诚勇毅精神,提出、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具有武汉中学特色的人格教育理论体系和办学模式。


  武汉中学的创始人董必武同志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努力将我国悠久文化传统中的精髓加以提炼、概括,根据现实的需要和明天的目标,将“朴诚勇毅”作为健全人格的标志,为武汉中学立下了世代相传的校训。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从特定的校情出发,遵循“面向21世纪的教育的终极目的应是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的理念,以李焱奎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把“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作为教育之本,逐步形成了具有武汉中学特色的“人格教育”理论及模式。


  人格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为指导,以朴诚勇毅为核心要义,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宗旨,以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为特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论。它不但包括对个体良好性格与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而且包括对“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的训练过程。它是一种注重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是借鉴、包容、发展了“希望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创新教育”等模式的符合武汉中学校情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是一种强调自我教育,将学生看作有思想、有灵性的血肉之躯,注重唤醒、激励、鼓舞学生内在需要和潜能的教育;是一种围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良好性格和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主体精神的生长为稳定和重点内容的教育;是一种以德育为主战线,并能将德育有效辐射、渗透到课堂教学及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的教育。


  通过实施人格教育,培植和提升了学校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学校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先进的教育理论,做到“以学促思、以思图变、以变求进、以进至强”,注重以身垂范、廉洁奉公、实干兴校、民主治校,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被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誉为“阳光学校”。学校党总支被评为“武昌区标杆党组织”“武昌区教育系统十佳学习型党组织”“武昌区先进中心学习小组”,学校被确定为“武汉市校务公开试点学校”。


  通过实施人格教育,塑造了广大教职工的高尚人格。学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以“武汉市师德十佳”杜章敏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格高尚的典型,培养出36名享受各级政府各类津贴的教师,(当年,学校特级教师就有8名:李焱奎、邵树人、蔡明胜、王永烈、谢吉麟、萧兴国、高宝忠、童斌,是武汉市拥有特级教师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大力培养青年教师,树起了以徐敏老师为“船长”的“武汉市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全校教工注重自身的人格形象,充分发挥自身人格的教育力量,爱生奉献,奋发有为,形成了优良的教风。


  通过实施人格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运用活动教育法、角色体验法、个性展示法、社会实践法等一系列德育方法,确立了“三校四制”(即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家长学校和值周校长制、值周班长制、校级学生干部竞选制、家政值周制)的人格教育框架,让学生在主要的生活空间——学校和家庭中都作为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在管理和被管理的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省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由于人格教育注重的是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因此,武汉中学历届毕业生的思想品行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新闻媒体曾多次介绍武汉中学人格教育的经验。


  当年,我积极进行人格教育的探究与实践,并撰写了《实施人格教育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武汉中学探索实施人格教育写真》《求是创新实现学校德育新突破——武汉中学“人格教育”巡礼》《做到三个“贴紧”建好战斗堡垒》《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内涵发展》等20余篇文章在《中国教育报》《德育报》《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湖北教育》《成才》等报刊杂志和市级以上有关会议上发表。

03.武汉中学是敢为天下先,勇闯办学先路的学校。


(1997年秋,与武汉中学聘请的美国外教比格先生合影。)


  1996年7月,我从武昌区教育委员会调任武汉中学时,武汉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中面积最小、条件最差、困难最多的学校。以李焱奎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员工穷则思变、求是创新、发愤图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办学奇迹。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成功地创办了全市第一所“公办民助”改制校——武汉初级中学。承蒙上级党委和学校领导班子的信任,我被任命为武汉初级中学校长。


  在武汉初级中学开办之初,确实是困难重重。主要有三大困难:一是骨干教师缺乏。许多教师是新近入职的青年教师,没有一个区学带和区优青,急需培养和引进优秀骨干教师;二是物质条件极差,学校在已经停办了的破旧的原胭脂路小学办学,急需改善办学条件。三是招收优质生源困难。由于招收的每一位学生要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加之武昌地区品牌初中和改制初中学校众多(仅武昌区具有招收择校生资格的学校就有武汉初级中学、楚才实验中学、十四初级中学、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粮道街厚朴中学等五所改制校,以及部分名优初中),招生一度非常困难。记得招收首批改制生,头8天,公示预录取的200多名学生中,只有7人报到交费;又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反复动员,才完成了招生计划。但是,武汉初级中学秉承武汉中学的光荣传统,在学校党总支、校长室和全校教职员工的坚定支持下,坚持以“有特色、高质量、第一流”为办学目标,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体魄、有特长、有朝气的初中毕业生”为培养目标,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素质为根本、以发展为硬道理”,不断战胜重重困难,使学校质量越来越高、特色越来越明、实力越来越强、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享誉江城的名牌初中。在1999年中考中,王瑞同学一举夺得武汉市中考状元;2005年,学校中考夺得“四率一分”(即省重点线率、市重点线率、普高线率、一次性合格率、中考人均分)的全市第一;2004年廖爽同学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全市唯一),2005年李晨昊同学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全市唯一),2006年刘志强同学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全市唯一),使学校被誉为“少年班”的摇篮。从1999年至2006年,学校中考成绩屡攀新高,连年荣获武昌区“教学质量奖”。


  武汉初级中学的办学成就受到了省市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各级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记得在2003年春的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李焱奎校长激动地说:“武汉初级中学艰苦创业,不断发展,成为武汉中学的三大基地。一是优秀师资基地,培养并为武汉中学输送了大量优秀教师;二是优质生源基地,每年为武汉中学输送了上百名优秀初中毕业生(注:1988年,武汉中学中考录取分数线比十四中低17分;2006年,武汉中学中考录取分数线反超十四中20多分);三是教育经费基地,每年筹措大笔资金,为武汉中学新建教学大楼、征用大片教学用地、改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提供了急需资金。武汉中学人永远不要忘记武汉初级中学对武汉中学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武汉市教育局领导吴志振来校调研后,称赞武汉初级中学产生了五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是优化了国有资源,使一所薄弱废旧的小学(原胭脂路小学)变为一所实力很强的初中;二是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还使由武汉中学分离出来的部分教师有了用武之地;三是满足了部分学生择校的需求,为一批批小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为国家筹集了大笔建设资金,改善了武汉中学等校的办学条件(注:武汉初级中学收取的费用,上级要按一定比例提取,用于其他薄弱学校建设);五是培养了一流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武昌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

04.武汉中学是教育教学教研质量一流的学校。


多年来,武汉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人格教育及人格化管理,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广大教职工注重用人格去塑造人格,不仅重视正确地传授知识,更重视唤醒、激励、鼓舞学生,激发了广大学生追求真知、全面发展的主体精神。


学校在全市率先开办的中学生课余党校,培训了近千名优秀学员,发展了20多名学生党员,被市教委命名为“示范党校”;学校坚持开办的业余团校,培训学员几千人,被团市委命名为“示范团校”。学校坚持求是创新,实现学校德育的五大突破(坚持育人为本,实现德育观念的新突破;挖掘人文资源,实现德育内容的新突破;构建科学载体,实现德育模式的新突破;注重实际效果,实现德育评价的新突破;紧跟时代潮流,实现德育条件的新突破),成为武汉市德育“六有”基础建设创新示范学校、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学校”。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认真做到备考工作“四抓四落实”(即抓管理,落实到每一个教师;抓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抓研究,落实到每一门学科;抓教学方式变革,落实到上好每一节课),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持续稳步提高,2000年高考上线人数首次突破200人后,高考上线率逐年持续走高,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在全市名列前茅;继徐鹏、张超、张勇等同学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后,2006年高考,金靖、刘筱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被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录取。学校坚持把群体性体育与竞技性体育有机结合,每年举办春季广播操比赛、秋季运动会等全员参加的体育运动,在省市区各级中学生运动会上屡创佳绩,是武汉市著名的田径传统学校、


  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试验学校、武汉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武汉市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每年举办“12.9艺术节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艺术人才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学校非常重视科技教育,率先成立科教中心,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实验学校、湖北省计算机辅助教学试点中学、武汉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重点研究课题“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研究,并被授予“示范学校”称号;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数在全市名列前茅,其中罗尼同学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活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成为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代表,学校也因此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最佳组织奖”;郑樟峥同学获全国英语能力竞赛特等奖;2001年11月,学校被评为全省唯一的“招飞”先进单位,并在全省招飞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学校所承担的省级重点课题“校本培训实验”等众多项科研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由谢吉麟老师主持的“高中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课题,于2005年5月被武汉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武汉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成果丰硕,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研强校、武汉市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学校。

05.武汉中学是注重“以师为本,和谐发展”的学校。


(1997年秋,鄂州秋游。这张照片充分体现了武汉中学干群关系的特点:校长、书记、副校长站在老师们的后面和旁边,老师们站在前排和中间。) 


以师为本、以师为尊、以师为大,是武汉中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办好武汉中学的必然要求。从武汉中学教师队伍“四多”(即青年教师多,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一度占一线教师总数的80%以上;民主党派成员多,有7个民主党派的成员;骨干教师多,仅省特级教师就一度达到8人;生活困难教师多,由于学校快速发展,约半数教师是从近期外地调入的,在住房、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困难重重)的实际情况出发,学校党总支、校长室对教职工实施“人格化管理”,做到在政治上关心教师、业务上培养教师、生活上帮助教师、人格上尊重教师、行为上亲近教师,并启动了“四项工程”,即:一是“安居工程”。学校自筹资金,先后在省彩电中心、忠孝门、涵三宫等地修建和购买了近百套教师住宅,极大地缓解了教师住房难问题;二是“关心工程”。学校领导全心全意地帮助教职员工解决生活、婚姻、子女入学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例如,学校领导与棋盘街小学协商解决了教职工子女在武汉中学附近入优质小学的问题,优先解决了教职工子女入武汉初级中学就读问题,等等;三是“凝聚工程”。学校倡导领导干部情感管理、岗位自律、以身作则,实行领导干部下年级组、党员“一联三”、教师家庭“五必访”等制度,帮助教职员工有效解决思想问题;四是“成长过程”。学校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老、中、青教师,因人施教,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着眼于“引”,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对中年教师的培训着眼于“精”,充分发挥中年教师的中坚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对老年教师的继续教育着眼于“新”,激励老年教师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攀登新高峰。全体老教师都与青年教师结成了“传、帮、促对口互进”关系(既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也促使中老年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新观念、新技术),从而在学校老中青教师中形成了互学共进的局面。


  同时,学校非常尊重教职工的主体地位。我印象很深的,主要有这几点:一是学校教代会及工会、老年教师协会、学术委员会的地位非常高。老年教师协会每年组织评选学校最优秀的干部、教师和学生,授予“董必武教育基金奖”,虽然奖金不多,但是全校师生都非常珍视,被誉为“最高荣誉”。二是主动维护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制定并认真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凡是应该让教职员工知道的事项,尽快通过校务公开栏等形式公之于众;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在会上认真报告工作,将关系到教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提交给教代会审议通过;经常召开青年教师代表、民主党派教师代表、骨干教师代表、老年教师代表以及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共建单位代表座谈会,及时听取各方面人员对办好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坚持每年办好“教师主题论坛”。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在层层讨论的基础上,推荐各方面的教师代表上学校“教师论坛”。学校教师主题论坛,变在教职工大会上由领导主讲为教职工主讲,成为了有效引领学校发展方向、指导教工教育实践、宣传教工先进事迹、传递教育最新信息、丰富教工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四是学校领导干部特别亲近教职工,和广大教职员工打成一片,干群关系融洽,形成了和谐共事、互帮互助的局面。官气十足的领导干部,在武汉中学是不受欢迎的。

(1997年暑假,登庐山合影。)

(1997年,黄州春游。)

06.武汉中学是教育设施设备初步现代化的学校。

我在武汉中学工作期间,经历了两任校长。李焱奎担任校长期间,学校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发愤图强,被誉为武汉中学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学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自筹资金拆迁了学校周边破旧民房84户,购买了国营武汉胶管厂新技术开发部大楼及土地,收购了武汉二药厂洗澡堂,新建了12000平米的教学综合大楼,并装备了先进的校园网络和现代化的实验室、语音室、会议室、计算机房等,使学校教育设施初步现代化。同时,积极协商购置武汉二药厂、武汉胶管厂、武昌五色织布厂,为武汉中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吴时壮继任校长后,继续进行学校扩改建工程,继续推进学校现代化进程。在我调离武汉中学之前,学校新的扩改建工程已接近尾声,新的教学楼、新的学生宿舍楼、新的实验楼已基本建成,学校物质文化条件大幅改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我调离武汉中学已近14年了,现已退休,但回忆当年在武汉中学工作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可喜的是,近年来,武汉中学在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继续向前发展,不断创造辉煌。我坚信,武汉中学将继承和发扬董老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求是创新,为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名校而不懈奋斗!

祝福武汉中学!

祝福所有武汉中学人!


汉中学是弘扬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汉中学是弘扬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


2020年3月,武汉中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校庆,在这个伟大时刻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共忆峥嵘岁月,展望美好未来。


应校庆筹备委员会之约,原武汉中学书记兼武汉初级中学校长王才建同志撰写了《峥嵘岁月稠一一回忆武汉中学1996一一2006年的办学特色》一文。


王才建同志的这篇文章情真意切地记录了武汉中学这十年艰难的发展历程,为校史提供了宝贵的补充资料,值得品读,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