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武中
武汉中学是以武汉这所英雄的城市命名的学校,1920年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等人创办,从这里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等三位党的“一大”代表。2020年正是武汉中学百年校庆之年,学校有着深厚的办学底蕴,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承创办之初董老题写的“朴、诚、勇、毅”校训,着力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百年来为国家培育了大批建设者和接班人。
  • 武汉中学微信公众号
  • 学在武昌微信公众号

武中校训

当前位置:首页 >百年武中 > 武中校训

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的校训

日期:2020年07月10日 09:18

来源:武汉晚报    


董必武提出的校训—朴诚勇毅,深深塑造了武汉中学的精神,改变了很多师生的命运,甚至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与生俱来的革命因子

武汉中学的校史纪念馆里,有董必武题写的一行字:朴诚勇毅干革命。
萧兴国老师介绍,这是1965年武汉中学恢复办学时,董必武的题词。校训是前四个字,“干革命”是董老加的。
而这新加的三个字其实准确阐释了武汉中学校训的密码和特质。萧兴国老师说:“朴诚”强调的是个人品行的修养,而“勇毅”指勇敢、有恒心、能坚持,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事业的执着。
武汉中学一诞生就带着强烈的革命因子。
1920年,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创办了私立武汉中学。
为了让穷苦人家的孩子来上学,学校只收取很低的学费。实在交不起学费,学校还与附近的工厂联系,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教职员的薪水很低,公立中学教一点钟给四块钱,武汉中学只给两块钱。这两块钱只够伙食费。而几个创办人不仅要上课,还要倒贴。
私立武汉中学成立一年后,中共一大召开,参加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三位出自武汉中学,除董必武和陈潭秋外,还有一位是上海小组的代表李汉俊,他曾在武汉中学任代课老师。
学校还先后请李大钊、恽代英等革命先驱来讲学。
蒙混过关开创男女同校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武汉中学注定是个不安分的学校。董必武说:“我们不为旧框框所束缚,总是想法子挣破它。”
当时审定的中学国文课文只有文言文,武汉中学首先使用白话文,招生考试和公共场所都用白话文。
董必武当时教两个班的国文,还自己编了一本白话文课本发给学生。是董必武主动提出要教国文的,他认为国文是“搞思想的。”
武汉男女同校也是从武汉中学开始的,这在当时是被严厉禁止的。但是老师们很得意,“我们对官僚主义有个对付办法。”
当时学校只有三名女生,向上面报名册的时候,不注明性别。“我们这个又小又破的中学,他们不会来看的。”就这样蒙混过关了。
董必武念念不忘的两位同事
1966年,董必武在东湖宾馆接见武汉中学代表时,曾沉痛地说:“那时武汉中学的学生好的很多,有不少在革命斗争中牺牲了。”
董必武念念不忘的亡者中,一个叫陈荫林,一个叫张培鑫。
陈荫林是陈潭秋的弟弟,北京大学毕业生,自由主义者。跑到武汉中学来教英语不过是想谋个职业,赚钱还债。
当时武汉中学经常利用假期到农村去做调查工作、组织农民协会。有一个暑假,陈荫林带领学生到农村去,因此了解到了农民的生活,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中国农民非革命不能翻身。
他因此加入了共产党,负责农民运动工作。八一南昌起义之后,随军南下,途中患病,死于瑞金。
张培鑫是个小职员,当过商店学徒。武汉中学创办之初,他当传达兼摇铃。因为学校人手不够,张培鑫还做文书会计。因为他很聪明好学,学生们也极喜欢他,学校就提升他为会计。
中共中央迁到汉口后,调张培鑫到了中央机关工作。
1927年冬,张培鑫主持的一个印刷机关遭到破坏,他被国民党杀害。
这些是被历史湮没了的武汉中学的英烈师生,还有一些仍深深镌刻在革命史册中。
潘忠汝,黄麻起义总指挥,因腹部中弹而牺牲。来接替他的人叫徐向前。
王秀松,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1932年被杀害……
萧兴国老师说,武汉中学是共产党在湖北地区的革命摇篮。
而在红安的鄂豫皖革命烈士纪念馆里,有二十多位英烈有着同一个身份:武汉中学学生。